齐红老师
职称:注册会计师;财税讲师
前面是账面价值等于计税基础,所以没有暂时性差异。 后面是合并报表认可公公允价值作为账面价值,而计税基础等于原来的账面,此时账面和计税基础不一致,会有暂时性差异。 账面计税基础一致是没有暂时性差异的,不一致会有暂时性差异。
这两句话有什么不一样 1.非同一控制下控股合并,在合并财务报表中不区分应税合并和免税合并,被购买方的可辨认资产和负债的计税基础维持原购买方的计税基础,而账面价值应反映购买日的公允价值,由此产生的暂时性差异应确认递延所得税资产或递延所得税负债,对应科目为商誉 2.非同控合并报表购买日评估增值或者减值产生递延所得税资产或负债,对应科目为资本公积
这两句话有什么不一样 1.非同一控制下控股合并,在合并财务报表中不区分应税合并和免税合并,被购买方的可辨认资产和负债的计税基础维持原购买方的计税基础,而账面价值应反映购买日的公允价值,由此产生的暂时性差异应确认递延所得税资产或递延所得税负债,对应科目为商誉 2.非同控合并报表购买日评估增值或者减值产生递延所得税资产或负债,对应科目为资本公积
(1)在合并情况下,被购买方的可辨认资产和负债的计税基础维持原被购买方的账面价值,而账面价值应反映购买日的公允价值,由此 由此产生的暂时性差异应确认递延所得税资产或递延所得税负债、其对应科目为商誉。 (2)在并情况下,商誉的计税基础为0,账面价值和计税基础的差异不确认递延所得税负债 因企业合并成本固定、若确认递延所得税负 债,则减少考虑递延所得税后被购买方可辨 认净资产公允价值,增加商誉,由此进入不 断循环状态。 请问以上(1)和(2)都是属于非同一控制免税合并的递延所得税处理方法,为什么处理方法不一样?
(1)按照会计准则规定在非同一控制下企业合并中确认了商誉并且按照所得税法规的规定商誉在初始确认时计税基础等于账面价值(如:吸收合并时应税合并,初始确认时不产生暂时性差异)的;(2)非同一控制下控股合并,在合并财务报表中不区分应税合并和免税合并,被购买方的可辨认资产和负债的计税基础维持原购买方的计税基础,而账面价值应反映购买日的公允价值,由此产生的暂时性差异应确认递延所得税资产或递延所得税负债,对应科目为商誉。 请问上述非同一控制下的吸收合并中商誉在初始确认时计税基础等于账面价值,不产生暂时性差异;而非同一控制下的控股合并中初始确认时计税基础等于原购买方的计税基础,账面价值反映购买日的公允价值,产生暂时性差异。请问两者区别在哪里?
建筑工程公司,购买的工程机械可以记入记入工程施工-合同成本-机械费吗
甲企业向乙企业转让一项专利的使用者使用给按月支付,每月3000元,该专利权每月摊销2000元
以银行存款200000元购入影响外观设计专利,编制相关会计分录
老师您好帐上挂了一笔无形资产四千元,以往年度没有摊销,24年摊销完了,由于以往年度所得税都是交完税了,更正申报调整税款非常麻烦,也不知道是哪一年起应该摊销的,所以没从以往年度损益调整,直接做在了24年扣除所得税,金额不大,可以吗?
跨区域报验户一个项目下签两个两个分包项目合同要办理两张吗
老师您好,我们帐上挂着一笔的无形资产,4000元,很多年了一直没有摊销过,今年审计发现这个问题让我们摊销掉,因为无法查询到哪一年度产生的,也就无法做以前年度损益调整,直接在24年做了摊销,可以吗?
无形资产必须摊销吗?不能有余额?
老师,请问小企业会计准则的财务软件没有以前年度损益调整,我该用什么科目,我申请2023年度多缴的增值税及城建税,分录应该用哪个科目呢
微信扫码加老师开通会员
你好 请问非同一控制下的吸收合并的计税基础等于账面价值,那么如果账面价值以公允价值计量,计税基础也同样以公允价值计量,所以不产生暂时性差异吗?请问非同一控制下的吸收合并与非同一控制下的控股合并的账务处理的异同点?
你好 请问非同一控制下的吸收合并的计税基础等于账面价值,那么如果账面价值以公允价值计量,计税基础也同样以公允价值计量,所以不产生暂时性差异吗?--题目说的是免税的吸收合并,免税,计税基础是原账面,账面价值也是原账面,如果你说按公允,则是应税合并,应税,计税基础和账面价值都是按公允,也是没有差异的。 请问非同一控制下的吸收合并与非同一控制下的控股合并的账务处理的异同点?--吸收合并在个别报表确认具体资产负债借:固定资产、无形资产 贷:银行存款 。控股合并确认长投。
非同一控制下的吸收合并如果是应税合并,由于账面价值等于计税基础,不产生暂时性差异,如果吸收合并是免税合并,由于计税基础等于零,形成暂时性差异,但不做递延所得税负债处理;非同一控制下的控股合并无论是应税还是免税,由于账面价值反映公允价值,计税基础反映原购买方计税基础,所以都会形成暂时性差异,并做递延所得税处理。 请问以上理解对吗?
非同一控制下的吸收合并如果是应税合并,由于账面价值等于计税基础,不产生暂时性差异,--是的。 如果吸收合并是免税合并,由于计税基础等于零,形成暂时性差异,但不做递延所得税负债处理;----如果免税,则是,税法计税基础和账面价值都是认可原账面价值,没有差异。 非同一控制下的控股合并无论是应税还是免税,由于账面价值反映公允价值,计税基础反映原购买方计税基础,所以都会形成暂时性差异,并做递延所得税处理。--感觉你有些乱了,你先按原文掌握,先背下来,以后再慢慢理解。----非同一控制下控股合并,在合并财务报表中不区分应税合并和免税合并,被购买方的可辨认资产和负债的计税基础维持原购买方的计税基础,而账面价值应反映购买日的公允价值,由此产生的暂时性差异应确认递延所得税资产或递延所得税负债,对应科目为商誉。 请问以上理解对吗?
非同一控制下控股合并,在合并财务报表中不区分应税合并和免税合并,被购买方的可辨认资产和负债的计税基础维持原购买方的计税基础,而账面价值应反映购买日的公允价值。 请问上述的“被购买方的可辨认资产和负债的计税基础维持原购买方的计税基础”这句话如何理解?是指现在的购买方的计税基础是根据被购买方的可辨认资产和负债与其持股比例计算的,还是现在的购买方计税基础等于被购买方原购买方的计税基础呢?这里“现购买方”与“原购买方”是什么关系呢?
请问上述的“被购买方的可辨认资产和负债的计税基础维持原购买方的计税基础”这句话如何理解?---就是比如购买方的存货,成本是100,计税基础认可成本就是100,出售了卖价120,则利润120-100=20,按20交税,维持原来的计税基础也就是税法认可的成本是100,(如果存货评估的公允价值是105,而税法认可105作为计税基础,就是没有维持原来的计税基础。出售按120-105=15交税) 是指现在的购买方的计税基础是根据被购买方的可辨认资产和负债与其持股比例计算的,还是现在的购买方计税基础等于被购买方原购买方的计税基础呢?--和持股比例无关,而是现在的购买方计税基础等于被购买方原购买方的计税基础。 这里“现购买方”与“原购买方”是什么关系呢?原购买方是出售方,把企业卖给了现在的购买方。